莫方教程网

专业程序员编程教程与实战案例分享

安防时代的落寞之大华股份篇

说到大华股份,很多人都会想到两个字“老二”,因为在历年全国安防排行榜上,大华股份一直在海康之后,从未超越、绝不掉队。

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亦敌亦友,特别是在某些非涉密方面的事情,两家的员工甚至会坐下来一起思考问题——笔者在拜访海康威视时,海康威视某部门负责人说到某展会时,直接蹦出一句“大华那边也不会参与”,看着笔者疑惑的眼神,该员工表示:“只要不是涉密的事情,我们还是会相互沟通的。”

除了排行榜外,大华在其他方面几乎也是紧跟海康威视——海康威视成立一个新业务,大华必然也会成立一个相似度极高的新业务。

“安防老二”的名号,也就伴随至今了。

但相比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在安防领域已经做到到了极致,而傅利泉更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脱离体制 下海经商

1967年出生的傅利泉,是杭州萧山人。

而此时的萧山并不富裕——对于傅利泉来说,萧山就是农村。而他的梦想,就是走向城市,成为一名“城里人”。

但要进城,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路。

傅利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白天干完农活,就立刻捧起书复习,他甚至用一根绳子绑在自己头发上,效仿“头悬梁”。

即便傅利泉如此付出,依然连续两次落选。终于在1987年,傅利泉考上了“浙江电子工业学校”。

大学毕业的傅利泉被分配到杭州通达电子设备厂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做到了科长位置。同时,在工作中,傅利泉还认识了朱江明——未来傅利泉的得力干将。

但随着改革的春风拂过,傅利泉在妻子陈爱玲的帮助下,在1993年成立了“大华电讯设备厂”,而这也就是如今大华股份的前身。

建厂容易守场难,大华电讯设备厂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却面临着“三没”困境——没人、没钱、没订单。在某次采访中,傅利泉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史,他表示那时只有简陋的厂房、二手的设备和几个技术不入流的员工,有摊子,却没人来光顾。

为了活下去,傅利泉只能一家一家去推销自己的业务,努力了数个月却依然没有获得一个订单。就在濒临破产之际,傅利泉就在客户工厂门口耗着——饿了吃口面包,困了席地而睡。

在坚持了一个月后,客户终于给了他20万的订单。

这20万的订单,成为大华电讯设备厂的第一桶金,避免了破产的结局。随后几年,大华电讯设备厂做的越来越好,各项业务销售额也蒸蒸日上。

1999年,创办6年的大华电讯设备厂营收突破千万元,但因为市场体量问题面临着业务瓶颈。恰巧大华电讯设备厂在做无人值守变电站项目,客户临时提出希望把前端图像信息回传电力局查看,为此大华电讯设备厂开发出了远程图像监控系统,也就是如今的视频监控系统。

也正是这一系统的研发,让傅利泉看到了商机——大华电讯设备厂正式推出第一款DVR,而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特点让该产品迅速占据市场。

而这,也是傅利泉第一次接触安防产业。

从豪言,到上市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国内开始加强对安全的管理,而安防产业也正式步入高速发展时期。而此时的大华电讯设备厂DVR,更是借助政策的东风在安防市场打开了道路。在如此高昂的趋势下,有媒体称傅利泉看着销售额,放下了豪言——“3年达成5亿销售额,5年实现10亿销售额!”

2001年的企业虽然不少,但能做到10亿的企业屈指可数。

除此之外,国内正在掀起一阵由数字信号技术取代模拟信号技术的产品更新换代浪潮,傅利泉看准了这一时机,在出售了自己的所有房产后,还找他人筹集了4000万(也有说3700万或其他数额),全部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2001年3月12日,“大华电讯设备厂”正式更名为“浙江大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颇有意思的是,在2001期间,傅利泉、陈爱玲、朱江明多次对企业进行了注资及更改:

据大华股份IPO报告解释,2001年12月的更改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发起人不低于5 人的规定而进行的转让。其中傅利泉和陈爱玲是夫妻关系,陈爱玲与陈建峰为姐弟关系,朱江明与刘云珍为夫妻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11月23日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海康信息占出资额的51%,香港籍自然人龚虹嘉占49%。

与大华股份不同的是,成立之初的海康威视主要销售板卡,但大华股份深知,海康威视未来必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从国企出来的傅利泉深知,国企背景下的企业,未来发展必定不是普通企业能比拟的。

为此,大华股份要加速发展,才能获得更多的时代红利。

为了快速发展,据部分媒体称,傅利泉拿出28%的股份作为激励,但从大华股份2005-2007年的财报中并未出现这一内容。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面对海康威视的发展,大华股份并未持续太久——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海康威视安防视频监控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 8.17%,位居全行业第一,其中DVR和板卡合计占据了国内40.30%的市场份额;而DVR作为大华股份的“拳头”产品,其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居于嵌入式DVR行业第二,其中2006年的嵌入式DVR产量的市场占有率为30.11%。

面对海康威视的发展,大华股份如何突围?

大华股份选择了上市。

从“家族企业”走向“股份企业”

如果对大华股份的股份进行深究,不难看到成立初期的大华股份更偏向于如今的“家族式”企业,但随着大华股份的发展,大华股份的股东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傅利泉对大华股份的绝对控制权——对于傅利泉来说,大华股份就如同自己的“儿子”。

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华股份发展,2002年6月18日,大华有限依法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为“浙江大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而公司以截至2001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080万元按照1:1的比例折合股本1,080万股。

2004 年3月1 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注册资本由1,080万元增至3,000万元,公司名称由“浙江大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占比也进行了新一轮的变化。

而在2005年12月29日,大华股份的股份占比再次调整:

2007年6月28日,大华股份正式准备上市,而这一次的调整则是为了让上市更为规范:

在经历过多次调整,大华股份终于符合上市要求,这一股权变更后,直至上市均未发生任何改变。与海康威视相比,可以看出大华股份上市之前并未有任何国资背景,一直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在市场拼搏。

但回顾2001年傅利泉说“5年做到10个亿”的传闻,据大华股份公布的财报显示,大华股份并未实现这一“五年目标”,一直到2010年,大华股份营收才突破10亿,并达到15亿元。

而大华股份在上市一年后,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导致部分核心技术骨干以及高管离开。这些离开的技术骨干及高管,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安防企业,并在部分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从“后端”走向“前后并行”

上市之后的大华,主打产品依旧是DVR,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华股份在2008年营业收入6.32亿,DVR就卖了3.95亿,占比62%,数字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占比9.60%,剩下的就是球机等前端摄像机产品。2009、2010两年依然是DVR打头,前端摄像机等产品的销售占比相对较低。

这一情况在2011年开始发生转变——据2011年财报显示,大华股份前端音视频产品首次超过数字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成为大华股份排行第二的主要营收;2013年,前端音视频产品首次超过后端音视频产品。

但对于大华股份来说,其早在2010年开始布局网络高清的产品,并且推出了网络高清的系列产品。而这一布局也赶上了国内安防系统从模拟摄像机走向网络摄像机的浪潮,大华股份也开始了前端、后端产品两家马车并驾齐驱的姿态。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财报中,有约41.37亿元来自于之前投资的零跑汽车——2015年12月,大华股份参与了零跑汽车设立,实缴注册资本3300万元;2017年5月,大华股份向零跑增资5700万元,上述两次出资价格均为1元/股。

而在2023年10月26日,大华股份公告称,公司与STELLANTIS N.V.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拟以34.92亿港币的价格向其转让9000万股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占协议签署时零跑总股本的7.88%。本次转让完成后,大华股份不再持有零跑股份。

也正因为如此,大华股份在2023年归母公司净利润提升到73.71亿元,同比增长217.1%。

但在传统安防行业,大华股份的增长率已经出现疲软的姿态。

大华股份从2020年开始,其财报在“境内分业务板块”内,对其To B 和To C业务进行了细分。通过对其2020-2023年的数据进行统计,不难发现其在G端业务已经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而其在B端业务方面则呈现出较大的波动。

众所周知,G端作为安防的推动者,其在安防产业的布局让诸多企业受益,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具有国企背景的海康威视。而通过海康威视年度财报不难发现,海康威视专注于G端业务的PBG在2021年达到顶点后,在2022年、2023年均面临着营收降低的问题。

而从2018年开始,笔者在拜访相关安防企业时,部分企业高层也表示,G端市场已经不再是安防企业的主要市场,缘由则是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领军企业的G端业绩已经呈现出放缓的趋势——“如果我们还扎根安防产业,那么我们营收必然受损。我们必须先一步拓展到其他领域,才能保证企业发展。”曾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企业高管说到。

创新业务加码

谈到大华股份的创新业务,不得不说到“民用”这一块。

早在2013年,大华股份就提出“进军民用”,但此时的民用市场如何开拓,则是最大的问题——此时的电子市场上并未大量出现家用摄像机,即便是智能家居也还没有兴起。对于民用安防市场来说,家庭安防不过是城市安防的简化版。

但在2014年期间,家用摄像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市场之中,互联网企业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推出极具性价比的网络摄像机。面对互联网公司的打法,胡扬忠也只能评价互联网企业是“野蛮人”,并坦言自己无法像互联网企业一样,把摄像机价格降低到79元。

似乎是确定了民用市场,大华股份在2015年11月30日成立了“杭州华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全球民用智慧物联网市场消费端的智能家居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年3月25日,海康威视成立了“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大华股份陆续成立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智慧生活、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安检、智慧消防和存储介等业务,但毫无例外的是,大部分业务均是在海康威视建立相关业务之后,大华股份才跟上。

而这,也成为后来人们常说“摸着海康威视的脚步过河”的来源。

但大华股份对海康威视不仅仅是简单的跟随关系。

三足鼎立到杭州独大

在2008年的安防市场一度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状态——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以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天津为主力的环渤海地区。

但天津一派的重心在于集成和工程,对于产品的研发能力远不如其他两个地区。

深圳借助华强北这一特殊市场,众多安防企业纷纷崛起,据2009年12月的数据显示,深圳安防企业数量高达4300家,为全国提供了约60%的安防产品,而安防产值更是高达605亿人民币。也正是如此,安防产业中开始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安防看华南,华南安防看深圳”。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价格战——据安防产业的老编辑们说,当时有两种说法:

1、深圳安防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华南安防走向了价格战。

2、海康威视联合大华股份向华南市场投入了大量低价产品,破坏当地市场供需关系,从而引发价格战。

除此之外,在这一期间也曾发生了一件颇为意外的事件——据相关人员表示,由于海康威视并未设定投放截止时间,导致大华股份依然生产廉价摄像机,影响了后续高品质摄像机的生产,导致在摄像机这一细分领域滞后。

由于时间久远,全凭从业数十年的安防老兵口述,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以上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华南地区硝烟四起的时候,海康威视及大华股份却开始提升产品质量及性能,从而脱离价格战,快速崛起。

据中国安防网数据显示,2015-2016年期间,国内安防硬件提供商数量由8400家降至7000家,营收过亿的企业占比达到9%,营收1000万以下的企业则由97%降至56%——“马太效应”已经形成。

至此,“中国安防看华南,华南安防看深圳”的说法也变为“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

杭州,已经成为安防之都。

贸易战:及时止损,加快变革

与海康威视一样,大华股份在2019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与大华股份一同被列入清单的还有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技术、厦门美亚柏科等企业。

但美国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大华股份——2021年3月,美国 FCC认定大华及另外四家中国企业属于“给美国的国家安全或者美国人民的安全带来无法容忍的危险”的《国防授权法案》所列的公司。当年十一月,乔·拜登总统《安全设备法案》(Security Device Act)将赋予美国 FCC一年之内不得将新产品许可给那些企业。简而言之就是不允许大华股份在美国出售任何电子产品。

但这还没完,2022年10月,美国国防部将大华公司纳入“中国军工企业”清单,并对其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

对此,大华股份开始了自己的对策——2024年1月3日,大华股份子公司,大华技术(香港)有限公司、大华加拿大公司与 CENTRAL MOTION PICTURE USA CORPORATION 签署《股份收购协议》,约定 CENTRAL MOTION PICTURE USA CORPORATION 以1500万美元受让大华美国公司 100%股权,以100万美元取得大华加拿大公司拥有货值100万美元的部分存货产品。

及时止损,降低损失。

而在被美国打压的同时,大华股份还对财报中的内容进行了细微调整——2020年财报中,以往“营业收入构成”中的“安防行业”,改为了“视频物联行业”。但大华股份似乎并不满意这一调整,对2021年财报中的同一位置再次改为“智慧物联行业”——智慧物联包含了“安防”这一细分领域。

但略微有趣的是,海康威视在此阶段也不断对自己的定位进行调整,而物联网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共同目标。

写在最后

与海康威视相似,大华股份在对自身产品及业务进行介绍时,似乎已经不再局限于对“人”的监测,虽然有些内容无法避免“人脸”这一关键词,但大华股份从媒体方面开始了自己的改变——减少在安防媒体的投入,转身面对财经类媒体。

据相关安防媒体内部人员表示,大华股份在传统安防的投入正在逐步减少,特别在2023年期间,大华股份投入少之又少。而在其他财经类媒体上,大华股份的“身影”逐渐增加——大华股份以“物联网企业”的身份参加了大量财经媒体的活动及报导,从而扭转大众对大华股份的认知。

但随着安防市场的发展,大华股份在近些年不断加强对渠道商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完善产品端,加强产品质量,减少售后维护成本,从而让市场口碑逐步提升,也进一步让渠道商及合作伙伴获利更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