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积家在钟表领域发明了两个伟大的时计,一个是积家表的翻转表(Reverso),另一个则是积家的空气钟(Atmos),tmos空气钟在其发明近一个世纪后仍然是一项独特而有趣的发明,这种钟是在空气中运行的。多年来,这款钟已经更新许多代,但至今仍是许多玩家的心头好。但这种听起来非常玄乎的座钟,到底是怎么走时的?它内部结构有何奥妙之处?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剖解下。
空气钟在最早时候跟积家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瑞士纽沙特的工程师尚雷恩-路特(Jean-Léon Reutter)发明,这款钟无需人手上链,仅靠空气就可以恒动持续运作。这一“永动机”式的装置在刚发明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直到积家公司的前身Le Coultre公司的经理在巴黎闲逛,碰到了空气钟,对这个新创新非常感兴趣,购买了一台,觉得这个创意非常的棒,就决定跟专利所有人洽谈收购事宜,直到1930年积家正式取得这种专利。
积家公司拿到专利后经过数年研究,把完善了许多钟表上的技术形体,使Atoms空气钟实现恒常转动,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检测后,最后量产销售。
空气钟运作的原理是利用空气温差产生动力驱动的时钟。机心内部有一个充满混合气体的容器,巨大的密封盒内注入混和氯乙烷气体,这种气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根据容器外部温度升降变化,产生气体的膨胀和收缩,以产生持续的动力传递给时钟。当温度上升的时候,混合气体会迅速膨胀;温度下降则收缩,在摄氏15-30度温度范围内只要有1度的温度变化,就能保证时钟产生大约有48小时的能量储备。密封罩跟座钟的动力发条相连,它像手风琴的风箱般膨胀,从而恒定为座钟的机心上链。每摄氏一度的温度变化便足以为座钟提供约两天的运行动力。齿轮系的设计巧夺天工,完全无需润滑油,避免影响座钟的完美运行。
空气钟的擒纵振频一般只为120(每小时擒纵120次),摆轮每分钟只缓慢的转动2次,要比传统时钟慢60倍,因此磨损极小,理论上钟的寿命可达600年以上。而慢摆的手表振频都是18800,目前常见的手表振频基本都到的28800。这种超慢振频的设计,使得空气钟非常节能,一度的温差变化带来的能量就能使钟表运行48小时。空气钟的动力来源于温度差,只要有阳光照射就有温度的变化,钟摆就可以转动。
空气钟的运转其实也靠弹性势能,不过来源不是机械能转换,而是通过我们上边所说的温度差造成的热胀冷缩拉伸压缩弹簧,实现热能到弹性势能的转换。实现热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后,后面就简单了,和常见钟表实现擒纵的原理就完全一样了。
Atmos Transparente透明空气钟透过防眩目的透明水晶玻璃呈现内部的机械结构,钟身内部设有装饰艺术风格的钟盘,搭配设计简约的时标和指针以及缎面打磨的镀铑底座。
积家空气钟在使用上、环境上有特别苛刻的要求:
1.首先要求绝对水平安放,还得基座稳当,所以在钟表底座的前端都有一个带气泡的水准仪,周围环境亦不可有丝毫的震动。钟下有3个支脚,前面2个是可以调整的,观察摆轮前面的气泡水平仪,通过调整3个支脚的前2个的高度,务必要将气泡仔细地调到水平仪中心;
2.还有不能让阳光直射、不能温度过高、不能过于潮湿、不能有强风、不能灰尘过大、不能有油烟,不能接触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等等;
3.空气钟应尽量避免移动,若要非移动钟,就一定先要将积家空气钟的底座前端“止摆”杆,从左侧扳到右侧,摆轮将被锁死不动。在运输、移动、清洁擦拭和维修时,务必要先锁摆;
4.摆轮相对比较巨大和沉重,而且只靠一根细合金丝把它吊起来,而那个细合金丝则是钟走时精度的关键所在。所以为了保护钟摆和合金丝,空气钟设有两套保护装置。在钟底下有个螺丝,把它向上拧紧直到触及钟摆的下椎后,还要再多转1/4圈,以确保接触和支撑到它。钟底的螺丝和钟门后面的板手,在运输的时候两者都要起保护,用板手的关闭摆轮的旋转只是在把钟小范围移动时用的。
5.如果钟摆不转,首先要检查钟放置是否水平,止摆板手是否以位于左侧了,然后可以用手轻轻转动钟摆半圈,来帮助钟摆启动;
纵观所有的积家空气钟,凡是出了故障的,多半和不锁摆就移动钟表有直接关系,如果搬运时还把钟横躺或颠倒放置,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