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教程网

专业程序员编程教程与实战案例分享

观察2年,变革性智能PPT工具终于出现!Gamma!

我有一个观点:

所有通过AI一句话几十秒做出来的PPT,

都是不值一听的!

AI生成PPT,

应该从框架或者内容开始。

演讲者先想好要讲些什么,

再让AI去做细化和美化,

而不是让它全权决定该讲些什么。


一键生成PPT是如何实现的?


我对AI很感兴趣,

也做过PPT工具HEIP,

因此对智能PPT工具一直在关注。


PPT一键生成分为内容和设计两个步骤。


毫不夸张地说,

目前所有工具的的设计步骤,

和生成式AI没有任何关系。

全部是套用预设模板,

再根据内容调一下颜色、尺寸、大小等细微参数,

这其实对于PPT来说也够用了。


从内容来看,

智能PPT类型有3种。


第1种是基于格式规范的生成,

它的内容来自对原始对象格式的识别,

例如文本的长短,

图片的长宽等等,

HEIP就是这样一款工具,

它不会增删原始对象,

只会进行识别、判断和排版。


第2种是基于主题的生成,

它的内容来自于大模型,

由一句简短的提示语言扩充得到,

现在绝大多数的AI PPT用的是这样的方法。

调取大模型接口输入固定的提示语即可实现。


第3种是分析内容的生成,

它需要训练或者灵活调用大模型去分析原始对象,

然后采用扩充、精简、强调和调整等等手段,

得到适应PPT表达方式的内容。

这个就要困难很多。


变革性的Gamma


Gamma是一款去年就出现的智能PPT工具,

在近期更新之后,

我认为它终于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

——分析文本,让其变得适合PPT演示。


它支持上传分页的原始PPT进行设计。


得到的结果如下,

先大致感受一下。


再来看一份文件,

这是我以前招PPT美化设计师用的题目。


这次细致地从内容和设计两个角度看看。


第一页内容上进行了扩充,

但文字的逻辑层级判断不太对,

设计上加强了元素的对齐和对比,

整体感觉略有提升。


第二页内容上没有变化,

设计上用表格的方式调整了目录。


第三页看起来就不行了,

内容本身逻辑比较复杂,

生成稿没有体现出来,

设计上只是分栏列出了文字内容。


第四页内容上进行了小标题归纳,

设计上提升明显,

三个层级的文字有对比的美感,

还加入了引导性编号,

看来它最擅长处理这类单段的纯文本内容。


整体来说,

AI对于统一设计风格也很有效。


除了分页框架内容之外,

用文章生成PPT也是一种常用的需求。


导入文章之后,

Gamma支持对内容进行自动拆分。


来看看生成的成果,

我感觉还挺不错的,

稍微改改就能用起来了。



Gamma的缺点


说了优点,

再来说说Gamma目前的缺点。

第一,只会提取文本

不会提取原始PPT或者Word里的多媒体资源,

例如我放一张团队的图片。


它生成之后就变成了单人图片。


建议大家目前使用纯文本进行生成。


未来,

这类工具必然需要进化到能够识别多媒体。


第二,它会强制配图

目的是为了页面漂亮元素丰富,

配的是AI绘制的图,

但这种图一般都是意义性不强的,

而且容易出错。


例如原本有精确数字的表。


变为了完全不能用的AI图。


建议将这些图片作为占位符对待,

调整大小或者删除,

它可以从窄图扩展到占页面的50%,

文字会随之变化大小和位置,

导出PPT之后,

插入你自己的图或者表。


未来,

这类工具应该可以强制保留自己的图表,

而不用AI重绘。


第三,版式较少

基本上都是左右分开的单图加文字排版,

偶尔有上下分开的单图加文字排版。


未来,

随着多媒体识别的实现,

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版式。


演示文稿的制作方式将被完全改变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这两年,

站着这个时间节点上看智能PPT生成工具:


设计上的自动匹配模板技术已经成熟。

虽然没有用到生成式AI,

但已足够智能PPT使用。


甚至我认为先有模板再填充内容,

只给予小范围的设计调整,

是比通过大模型设计PPT更靠谱的方式。

因为它便捷、可控且具有设计上的统一性。


内容上主要依赖大模型,

除了应用大模型将主题扩充为完整内容外,

已初步实现分析原始素材并调整到适合PPT演示。

这一点是智能PPT的任督二脉,

一旦打通就是境界提升。


不远的未来,

演示文稿的制作方式,

将彻底被改变。



在美与实用间寻找平衡

黑白间设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滇ICP备2024046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