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录制模式
1.1 常规录制
Playwright 也支持录制模式,实现 “0” 代码自动化。
# 通过命令行工具启动脚本录制模式
playwright codegen https://www.volcengine.com/solutions/shortplayvod
执行完上述命令行指令后,会弹出浏览器操作页面,在该页面进行操作时,会自动生成脚本。
1.2 模拟移动端设备录制
playwright open --device="iPhone 14" home.cnblogs.com/u/keima/
二、跟踪与日志
Playwright Trace Viewer 是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工具,它允许您探索已录制的 Playwright 测试跟踪。
2.1 录制跟踪(Trace)
跟踪(Trace)可以通过在运行测试时添加 --tracing 标志来录制。
对于 pytest,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开启跟踪录制:
pytest --tracing on
打开跟踪(Trace)
Playwright 也支持通过命令行或在浏览器上访问 trace.playwright.dev 来打开保存的跟踪文件。
# 使用 Playwright 命令行打开跟踪文件的命令如下:
playwright show-trace trace.zip
三、Playwright 自动等待机制
Playwright 的自动等待机制是其核心特性之一,旨在减少因手动设置等待时间而导致的测试失败问题。以下是关于其自动等待机制原理的详细解析:
3.1 页面加载生命周期与事件监听
Playwright 的自动等待机制基于对浏览器页面加载生命周期的深度理解。它通过监听关键事件(如 load domcontentloaded 和 networkidle)来判断页面是否完成加载。例如:
- 当页面进入 domcontentloaded 状态时,表示 DOM 树已构建完成。
- 当页面进入 load 状态时,表示所有资源(包括图片和样式表)均已加载。
- 当页面达到 networkidle 状态时,表示网络请求已基本停止。
这些状态可以通过以下代码示例进行验证:
page.goto("https://example.com", wait_until="networkidle")
3.2 元素可见性检测
除了页面加载状态外,Playwright 还会自动等待目标元素变为可见或可交互状态。这依赖于对 DOM 的实时监控以及 CSS 可见性属性的检查。例如,当调用 page.click() 或 page.fill() 方法时,Playwright 会确保目标元素不仅存在,而且处于可点击或可输入的状态。
3.3 网络请求同步
对于动态 SPA 应用,Playwright 提供了内置的网络请求等待功能。它能够自动跟踪未完成的 AJAX 请求,并在所有相关请求完成后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这种机制极大地提高了自动化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 超时机制
尽管 Playwright 提供了自动等待功能,但它也设置了默认的超时时间(通常是 30 秒)。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能满足等待条件,则会抛出超时异常。用户可以通过参数调整超时时间,例如:
page.click("button#submit", timeout=5000)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 Playwright 如何利用自动等待机制完成页面交互:
from playwright.sync_api import sync_playwright
with sync_playwright() as p:
browser = p.chromium.launch(headless=False)
page = browser.new_page()
page.goto("https://example.com") # 自动等待页面加载完成
page.fill("input[name='username']", "testuser") # 自动等待输入框可用
page.click("button[type='submit']") # 自动等待按钮可点击
browser.close()
四、断言
Playwright 包含了自动重试的断言功能,这些断言通过等待直到条件满足来消除不稳定性,这与在执行操作之前的自动等待机制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