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教程网

专业程序员编程教程与实战案例分享

乒乓谁主导“重心转换”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重心转换是乒乓的灵魂没有问题,但这个动作的“会不会”和“合理性”完全是两个概念。简单点理解就是会转换但不一定合理,但转换合理一定是真会。通过训练和学习,结合“基本功打卡群”球友们交流发现,重心转换合理与否,无非就是身体的上、中、下三段谁主导的问题,所以咱们通过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一下,躯干主导的结果便会一目了然。

一是“大带小、小带大”的角度,人体结构长期进化至今,肌肉、骨骼、关节的大小特点,已然决定了力量和灵活度是成反比例关系的,简单点理解就是支点(关节)越大,力量就会越大越稳定,反之就是越灵活力量越小。解决思路:身体的上、中、下三段的大小比例一目了然,上下主导无疑就是小马拉大车,抛开水平不说,超出极限会导致受伤才是最可怕的。

二是“加速度”的角度,击球力量是通过框架形变后产生的加速度去击球,这一点相信都毋庸置疑,所以说通过加速度公式a=Δv / Δt(Δv是速度变化量, Δt是时间间隔)来相互比较一下,结果也就清晰了。解决思路:1、上肢主导就不说了,因为没有躯干力量的参与,完全排除。2、假设速度变化量一致(引拍和击球瞬间),那么剩下的时间间隔大小便是关键因素了。下肢主导的蹬转力量层层传递至上肢,跟躯干的超等长收缩(上肢只负责顺版型)直接产生加速度直接立判高下。

三是“躯干移动”的角度,简单点说就是谁来主导这一百来斤的身体移动,球速慢,躯干和下肢无论如何配合都可以从容面对,但是中近台球速一旦变快,先下肢后躯干的节奏跟躯干直接带动下肢移动的节奏相比,完全是两种结果。解决思路:1、可以用“跑步不用脚,而是主动送髋”来着重体会。2、网上搜索一下“脊柱引擎”这个概念,重点了解一下脊椎的特性和带动上下肢的本性。

以上纯属我个人练球小体会,对否,望大家指正批评。再次真心感谢基本功打卡群里一位默默付出的大哥,纯纯乒乓,大道至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滇ICP备2024046894号-1